
編織五顏六色的
糖果童話世界
□本報記者 徐盛兵 文/圖
“戴上手套,自己動手做甜蜜的糖果,好不好?”3月19日是星期六,三個孩子在媽媽的帶領(lǐng)下來到了沙溪古鎮(zhèn)上的“糖小姐的家”,店主陳菲菲笑容滿面,熱情地指導(dǎo)孩子們做起了糖果。
“糖小姐的家”店面不大,裝飾卻格外精致。走進店里,一邊是童話世界,各式玻璃瓶里裝滿了五彩斑斕的糖果,一邊是操作臺,陳菲菲正在手把手地教孩子們?nèi)绾巫龀鲎约合矚g的糖果??吹胶⒆幼龀隽嗽煨蛣e致的糖果,她總會夸夸孩子。糖果做好后晾在不銹鋼臺面上,一會兒工夫,孩子們就能享受自己動手做出的“甜蜜”。
陳菲菲來自河北,讀小學(xué)時,課本上的一篇《蘇州園林》在她幼小的心靈烙下了深深的印記,從此蘇州園林就成了她向往的地方。“在河北金融學(xué)院就讀時,我的一位男同學(xué)來自蘇州太倉,或許是愛屋及烏吧,從此就對他產(chǎn)生了好感。”陳菲菲說,大學(xué)畢業(yè)后家里給了她兩條路,一是繼續(xù)求學(xué),讀碩士;二是回家鄉(xiāng)進銀行工作。但她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第三條路,與自己的男友回到了太倉,結(jié)婚生子。
來到太倉后陳菲菲總是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自己養(yǎng)活自己。喜歡孩子、富有童心的她在沙溪的新北街開出了兒童樂園,就在那里,她認識了很多年輕媽媽,不少還成了好朋友。婆婆家看她辛苦,總是希望她能找一個固定的工作。“如果我要的是一份安定的工作,我會不遠千里跑到太倉嗎?”倔強的陳菲菲最終還是走在自己喜歡的人生道路上。父母知道她離異后,特地趕來太倉,希望她能回到河北老家。但小時候的心愿和這幾年的生活,讓她已經(jīng)舍不得太倉這座溫婉的江南小城。就在今年春節(jié)期間,陳菲菲的媽媽還特地趕來,希望她回心轉(zhuǎn)意,最終陳菲菲還是把媽媽送上了北去的火車,獨自一人帶著孩子生活。
陳菲菲告訴記者,去年11月份,她在上海城隍廟廟會上看到人家做糖,立即被吸引了過去。陳菲菲小的時候,家里就是開飯店的,喜歡研究各種吃的,爸爸做中餐,她卻學(xué)會了西點。在太倉,她還學(xué)會了烘焙。只要是吃的,她看上兩遍就能搗鼓出來。從上?;貋砗?,她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。
“我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而最喜歡的就是吃。”陳菲菲毫不避諱地說,“我的人生或許是苦的,但我一定要做‘甜蜜’的事業(yè)。”她說干就干,物色了門店,購置了基本的做糖工具,領(lǐng)了營業(yè)執(zhí)照、衛(wèi)生許可證,就開始試營業(yè)了。除了做孩子們喜歡的糖果,“糖小姐”還訂制婚禮喜糖,不少人慕名前來,她就是想讓天下所有有情人甜甜蜜蜜、天長地久。
“陳姐,我朋友要40盒芝麻糖。”和陳菲菲一起忙碌的小姐妹李林拿著手機跟她說。原來,李林也是來自外地的媳婦,她在店里做小孩“專吃”的面條、面皮。“我的朋友都很幫襯我,李林和我一起承擔(dān)房租,她的生意也不錯。”陳菲菲說,“我店里的生意都靠朋友們的幫忙,李林是我的好姐妹之一,昨天還幫著銷售了100盒糖果呢。”
“你若盛開,蝴蝶自來。”這是陳菲菲創(chuàng)業(yè)的信條。盡管還沒有正式營業(yè),但“糖小姐”的品牌已經(jīng)打了出去,生意日漸火爆。如今,陳菲菲一個人獨自帶著孩子,她也喜歡與孩子共處。“每當此時,一切疲憊都會煙消云散,感受到的是溫暖和幸福。”陳菲菲說。


